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律師實習時間還要再延長?

哈哈哈,我沒王道長有空,能對廢文寫那麼多回應。
我是認為律師自己若是資質太差兼學藝不精,再怎麼延長實習時間,也是無用,終究還是廢柴一支。但是通過國考難關的學習律師會資質太差兼學藝不精嗎?問題應該是無法找到願意傾囊相授的指導律師吧?
而且,如果律師用鬼混的方式獲得執業資格後,把案子打得亂七八糟,客戶都得罪光了或接不到案子而餓死或改行,對造律師或檢察官,其他律師不是都得利嗎?你們這些既得利益者,對於他人的執業能力又有什麼好置喙的?對於別的律師混不下去或活得不好,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另外,若要求指導律師要傾囊相授其畢生實力,國家也應編列預算支應其時間與精力花費才是。不然,要指導律師去培養自己的競爭者,還要傾囊相授,還要支付實習薪資,這個要求不是太過分了嗎?
總之,說穿了,我認為延長實習時間的提案,只是增加新進律師其被奴役的時間而已,以及對其執業造成進入市場障礙,還有造成他們跟不需實習的律師去進行不公平競爭而已。
律師全聯會與法務部上次提案是延長律師實習時間為一年,而這次司改會議的決議是比照司法官,在司法官訓練所浪費生命兩年。
我自己已經執業了,也是既得利益者之一,但是我真的覺得,會提出這種議案的資深道長們,其心態實在很可憐,竟然把自己多年的經歷當作屁,會懼怕比自己資歷淺的競爭者來搶生意,還要用付費實習與延長實習時間,來卡新進的競爭者。幹,。。。什麼呀!
我自己在科技業工作多年,從來沒有聽過別的行業,例如電機系的畢業生,需要去企業實習一段時間,才能得到以工程師執業的資格的。電機技師與建築師等,也是國考通過,即使有實習規定,時間也很短,考試院就發證執業的。法律這個行業,為什麼鄙視各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教學成果,教育部頒發的文憑,還有考試院頒發的證書,以及質疑考選部辦的考試品質呢?如果覺得法律教育與考試制度失敗,也該是改革法律教育與考試制度,而不是延長律師實習時間吧?
我以前就說過,我國的律師與專利師養成教育是先進行資格考試,通過後再來訓練與實習的,這與醫師等專技人員(例如醫師的實習是放在醫師養成教育的最後一年)、德國律師、英國律師、英國專利律師、德國專利律師、歐洲專利律師等的先於學校進行訓練與於法院、檢察署、專利商標局、事務所實習通過後,再來進行執業資格考試不同,這個先資格考試,再來對於符合資格者,進行訓練與實習的規定,是我國考試院與法務部的偉大發明。
總之,醫師是在決定病患的生死,建築設計不良(建築師)、施工草率(土木技師)或結構損害(結構技師)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很大,電機技師審查用電的電器與機械安全,防止用電設備產生事故,跳一個電就是國安事件了,我不覺得律師這行業有特別偉大的地方,只是為當事人求取合法權益與進行辯護而已,真正決定當事人權益的,其實另有其人,就是法院,別跟我說律師就因為這樣,所以要實習兩年。
王瀚興/律師日前沈靖家律師投書《蘋果日報》論壇,認為目前律師養成教育僅有六個月,未若司法官受訓兩年紮實;且人浮於事,未來又非繼續在實習處受僱…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利用紅外線大氣窗效應的降溫薄膜

嗯,這種造成特定波長熱輻射的方法真高明!波長8-13微米的電磁波(屬於光譜中的紅外線光),稱為「大氣窗」,因為大氣層的分子是不會與其發生熱交換反應的,所以對於這種特定波長的紅外線光,大氣層等於是透明的,可以將物體的熱以輻射方式與外太空的極低溫進行交換而帶走。
這些研究人員新發明的塑膠薄膜,會透過上面塗佈的特殊奈米玻璃珠結構,對於入射光線進行多重反射、折射與繞射,增強其能發出波長約3-20微米紅外線的能力,而獲得降溫的效果。
量產的成本跟高級鍍金隔熱遮陽膠膜差不多,其製作方法跟汽車/建築玻璃用的隔熱防曬膜也差不多,若不鍍銀的話,其製造成本會更低。理論值是能降溫40度,而這次實際試製的成果已經能降溫十度,就已經有市場價值了,例如將這個半透明的膠膜包覆在整輛車的鋼板之上,車窗玻璃部分還是貼一般透明的隔熱防曬膠膜,即使在室外的大太陽下曝曬,就還是能保持車內溫度不上升。
「2014年,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教授范善輝(音譯,Shanhui Fan)的團隊,使用半導體製程的鍍膜技術,創造出一種含有二氧化矽(玻璃)和二氧化鉿(Hafnium dioxide)的薄膜。當時他們發明的薄膜可以反射幾乎所有的光,而且能同時輻射出很多中紅外線,使得他們的薄膜產品可以將接觸物品的表面冷卻多達5℃。不過他們的發明得要使用無塵室來製作,所以成本超高,無法大規模量產。
當科羅拉多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尹曉波(音譯,Xiaobo Yin)看到這個發明的論文時,他注意到范善輝團隊的設計是讓紅外線能在薄膜內部來回跳動,最終輻射出更多紅外線,這就像吉他的音箱一樣,聲波在裡面不斷反彈共振,而讓吉他的樂音變得更大聲。尹曉波的團隊計算出,如果在薄膜內放入直徑大約 8 微米(比紅血球稍大)的玻璃珠的話,能讓中紅外線輻射量大增。
他們的製作方式是,將玻璃粉與一種透明塑料原料(聚甲基戊烯, TPX)混合,然後把它們製成 300 毫米寬的薄膜,並且在其中一面塗銀,讓它具有像鏡子一樣的反射效果。如果把這個薄膜攤開來,底層的銀幾乎可以反射所有的可見光,所以就算在大太陽下曬,也不太會吸收能量。同時,薄膜也會吸收它所接觸的物體的熱量,並以中紅外線將能量輻射出去,所以這些熱能完全不會被空氣吸收,能一直傳到外太空而消散。」
原始論文在這裡,請自己設法下載。他們也都是先申請了專利,才發表這論文的。
Natural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ncomms13729
Received 9 Jun 2016 | Accepted 28 Oct 2016 | Published 13 Dec 2016
Radiative cooling to deep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 through a 24-h day–night cycle
Zhen Chen1,*, Linxiao Zhu2,*, Aaswath Raman1 & Shanhui Fan1
Radiative cooling technology utilizes the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 window (8–13 mm) to passively dissipate heat from Earth into outer space (3 K). This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broad interests from both fundamental sciences and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passive building cooling, renewable energy harvesting and passive refrigeration in arid regions.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reduction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us far, has been relatively modest. Here we theoretically show that ultra-large temperature reduction for as much as 60 C from ambient is achievable by using a selective thermal emitter and by eliminating parasitic thermal loa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a temperature reduction that far exceeds previous works. In a populous area at sea level, we have achieved an average temperature reduction of 37 C from the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through a 24-h day–night cycle, with a maximal reduction of 42 C that occurs whe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enclosing the emitter is exposed to peak solar irradiance.
夏天不開冷氣,真的會熱到讓人崩潰,但是打開冷氣,電力負載又會大幅提高,…
PANSCI.ASIA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綠電的真相

請大家搞清楚台灣的平均有效日照時數不到三小時,所以有高達近九成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因為沒照夠太陽光,佔地極廣但等於只是擺著好看根本不在發電的,平均下來,實際發電量只有裝置容量的一成多一點。而風太大或風太小時也無風電可發,風機的噪音更是惱人,離岸風機與水下電纜、整流穩壓變電所,更需要常常維修,花費更是驚人,颱風來了更要停機避風,因此平均能實際發出三、四成的裝置容量的電力,就很偷笑了。

這是因為台灣的平均有效日照時數每日只有不到三小時,所以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的實際發電量是其裝置容量的一成多,15%是高估了。再乘上設備可用率,即使是九成多,一整年下來,平均每天24小時中,也只剩下平均一成再多一點點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是實際在發電的。其它時間它們都在那邊曬月亮或看星光或照夕陽或看雲朵或淋雨,但是就是沒在發電。

而所謂平均有效日照時數,是以赤道正午的最大光照量為基準,台灣地區因為緯度與氣候,平均每日不到三小時。而裝置因為老化、撞擊、沙塵、跳電、毀壞的可用率,九成是高估,要常常清洗維護。

因此,你花大錢裝設了20GW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佔了1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起來,卻僅有2點多GW的實際發電量,約等於台中火力發電廠6GW發電量的1/3多一點。

「而煤炭的問題是沒法純化,混雜的重金屬與其他雜質無法排除,燃燒時產生的PM2.5物質特多,噴水除塵設備更會增加霧霾的生成機率。而天然氣在液化時就可以輕易的分餾純化而去掉絕大部分的雜質,從源頭減少霧霾的成因。」

經過八一五大停電,筆者覺得這是教育政府與民眾,檢視長年被忽略的電力系統,了解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
UDN.COM|作者:UDN.COM 聯合新聞網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燃氣發電的成本,已經比核能發電的成本低!

拜美國頁岩油氣開採技術進步、墨西哥灣各州與阿拉斯加州都發現千層糕般的二疊紀含油氣岩層構造,以及世界各地發現新油氣田所帶來的好處,國際天然氣售價已經大幅降低。
由底下台電自己公開揭露的電價成本網頁顯示,其中各種發電方式之發電成本的比較,以105年度結算數值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燃氣發電的成本,已經比核能發電的成本低! 
這還是核能發電沒有計入最終處置費用(因為最終處置場所設在哪裡,怎麼處置,都不知道,所以費用無法預估)的結果。
現在每一座核電廠(各兩個機組)的除役與安置費用,僅提撥約一千億元至核後端安置基金,共計三千億元,是遠遠不夠的。
說核能發電比較便宜的人,絕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
總之,核一廠明年就開始除役了,其除役計畫也已經審定,但最終處置場所與處置方式仍未指定,讓我們就看下去。
還有,我們從同樣的一份台電實際發電成本報告可以看到,陸上的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的成本,也比核能發電低,只是台灣的陸地上可以插風機與建水庫(除了美濃外)的地方,都建滿了,只能往又貴又還沒有經歷颱風驗證的離岸風機發展。這部分的發展,也讓我們看下去。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TAIPOWER.COM.TW

---

http://www.edntaiwan.com/news/article/20170821NT01-energy-storage-options

雖然發電問題往往最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決定如何儲存能量待稍後使用也同樣重要!如果你無法儲存未用能量以供缺電期間利用,技術的現實以及「綠色」再生能源經濟都會面臨劇烈變化。
EDNTAIWAN.COM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柯P罵反年改團體鬧場王八蛋被告後之答辯狀擬稿

誹謗罪部分(有真偽內涵的言論):
1,真實言論,不罰。(刑法第310條第3項前段。)
雖非真實但言說人經合理查證主觀信為真實者,亦同。(釋字第509號解釋;柯P根據客觀事證主觀認為這些人很王八蛋呀呀呀!)
2,若為自衛自辯故,亦不罰。(刑法第311條第1款;因為這位網友先罵柯P才是王八蛋。)
3,對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還是不罰。(刑法第311條第3款。)
而所謂適當,是指使閱聽者完全知悉所評論事實之全貌而言,縱然用語尖酸刻薄,亦屬適當。(『法院 判斷某種評論是否「合理」或「適當」,並不是在審查評論或意見之表達是否選擇了適當之字眼或形容詞,而係在審查其評論所根據之事實或所評論之事實是否已為大眾所知曉,或是否在評論時一併公開陳述 ,其目的在讓大眾判斷表達意見人之評論是否持平,是否為大眾所接受,社會自有評價及選擇。』『若誹謗性評論所依據之事實係隨同其評論公開陳述,縱其評論內容所用之字眼、形容詞輕率、粗俗,亦不影響其評論之適當性』,參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1979 號判決,臺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聲判字第 36 號裁定,臺灣高等法院 97 年度上易字第 2276 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99 年度上易字第 483 號判決等。)
公然侮辱罪部分(無真偽內涵的斥罵):
另,王八蛋如果是意見表述,那不涉及公然侮辱罪。(例如,[台灣高等法院97上易2276],A立委對B立委譏諷:「你長得那麼醜,你是美女嗎?你不要丟臉了,你是美女嗎?你醜成這個樣子,用最低標準來看也是很醜。」法院認為不構成公然侮辱,理由在於「因外表美醜與否,與人格及地位高低之評價無關,且純屬個人主觀標準,每人都可以表達自己之評價,被告以其個人評價,認為以其最低標準,仍評斷告訴人「很醜」,充其量僅係被告個人對告訴人外表美醜之意見表達,殊無涉及是否貶損告訴人在社會上所保持之人格及地位之評價,自難以公然侮辱罪相繩。」這個見解後來又在[高雄地院102審易2120]出現,法院認為在臉書塗鴉牆針對對方試穿服飾的照片下方留言【好醜】,雖不順耳,並不會損及對方的人格與社會評價,所據理由,美醜與否與人格及地位高低之評價無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學標準,也未必一定要以委婉的方式表達美學觀點。)
或如果言說人沒有侮辱故意,係為凸顯他人行徑之不當,也不成罪。(『應就其發言內容比對前後語意,綜合發言時之環境情狀,以明其陳述時之真意,而為全盤之斟酌認定,尚不得執其陳述言論中之某些非正面用語,遽指為犯罪』。」『若核其所述非無事實上根據,其中措詞或非適當,然其意在凸顯告訴人前揭行徑之不當,並非無端對於告訴人個人之人格漫加指摘或專以貶損自訴人之名譽為目的,則被告尚無侮辱告訴人之主觀犯意』,參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8 年度自第 110 號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6 年度自第 95 號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9 年度自第 94 號判決、台灣高等法院 87 年度上易字第 6229 號等。)
總之,「對於惡行,做出義憤的、合於人情世故的議論,應當受到允許,否則言論自由受到箝制,輿論的道德力量無從發生,終非社會之幸。」(參林東茂,刑法綜覽(六版),頁 2 之 89 參照)
這位網友要告柯P,很容易,但要告成,並不容易。
吳俊達
7 小時前
#王八蛋作為問候語,市長示範得淋漓盡致。
歡迎市民愛用王八蛋問候親朋好友,監督市政。

台灣的氣網與電網的設計都大有問題呀!

台灣的氣網與電網的設計都大有問題呀!

黄世澤
14 小時前高雄市
淺看陳金德下台
鬥雞性格,樹敵太多,敢衝太衝…終於…
中油是企業不是政治殿閣,陳金德原可以做的很好,可是他不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行事,反而從政治看企業,認定中油人有陋習,一年不到全部一級主官(硏究所除外)全撤換,還破天荒任用30名約僱用人員(撥用正職的人事預算)。
陳金德真不知道愛中油的中油人他們心理怎麼想?
余天採到陳金德的紅線,怎麼可以選民服務到帶環保業者去談土汚整治呢?
余天不知道楊漢宗與陳金德的關係嗎?
815斷氣大停電,專家的意見!
最該被檢討的是:「原始設計」
緊急遮斷閥 --- 緊急事故時能切斷氣源,避免可燃氣的危害(火災…等)
位置,設在供氣計量站(離電廠那麼近),是否恰當
型式與控制,採用MOV(電力作動),緊急關斷會影響供氣給電廠,所以要啟動關斷是重大事件,將它與自動控制系統連動似乎沒有必要。
合宜的設計採用手動(人工判斷)即可;工安理念的作為對於作動影響重大的電動措施,甚至要求電源「Disconnected」(電源脫離),避免人為誤作動。
中油對於設計的 審核能力 長期以來弱化,尤其是煉廠以外的單位。
對於工安環保考量的設計需求或要求 更是欠缺,因為以前都這樣就可以…這是公務員的心態,陳金德説要改革中油,改的是政治的中油,不是經濟的中油,更不是專業的中油。
修的必要性
正常操作中進行控制系統維修(活線online),在煉廠是非萬不得已絕不進行。
有必要在那個時間點進行電源供應器更換嗎?
SOP的問題
每一個細項都需要SOP嗎?
重要步驟當然要有
自動切換為手動,是常識,但未被遵循
調查報告說跳接線誤觸外殼造成短路使系統重啟動而關斷兩個MOV
台電2分鐘斷氣的承受能力問題
斷氣-- 安全停機 (台電一定有考慮)
一旦斷氣幾秒 就是跳機、停電能否承受 斷氣10分鐘 仍然可以正常發電。就好像UPS的觀念
中油的責任:穩定供氣,不要斷氣
風險:不預期關閥、…
改善:更改計量站位置,可靠度提升(設計、SOP、訓練…..)
台電的責任:穩定供電,不要停電
風險:不預期燃料斷氣、…
改善:因為LNG不好儲存、需要很大儲槽、環評困難…..所以沒有辦法、不可能……
還是應該:設置進氣緩衝儲槽,一旦斷氣能夠撐個10分鐘也好
保守估算3000KL容量的球形槽4座,壓力取20KG,可以儲存240,000 M3的壓縮氣體。以發電廠每小時需要500噸的NG,約700,000M3,這四個槽的量可撐約20分鐘。
這也是「原始設計」考量的問題
痛定思痛,改革一次到位,但主政者不要用汚名中油人,達到想要政治效果。

===

“ 在我們專業角度看來,這次的八一五大跳電事件肇因於對電網系統風險調度管理能力的缺漏與缺失,
台電單位與中油單位之間橫向聯繫,以及對系統穩定、系統風險均有問題。”
劉志文/台大電機系電力組教授 八一五大跳電、和平電廠電塔倒塌,除了讓台灣人再次感受到「無電」的日子外, 最近也開始有人倡議要重啟或增加核
TALK.LTN.COM.TW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避免無端斷電,就是電網要有備援及容錯設計

電網避免崩潰,就是採取分區限電。不過,已經有學者指出大潭電廠應該一切為二,或者更多,以避免單一事故,就發生集體跳機的慘況。
我其實非常訝異台電的電網都沒有雙迴路以免除系統脆弱點的設計。六部機組共用一個進氣道,這是啥子白癡想出來的管線設計,還能審查通過?
【二○二五年燃氣發電將占總發電量五十%,屆時北部天然氣接受站尚未啟用,僅能仰賴台中港天然氣接收站供應北部的多個燃氣發電廠。目前燃氣發電占總發電量卅%,未來將成長至少兩倍,且大部分集中在北部,供氣風險有氣象惡劣而無法卸氣、儲氣槽容量不足、輸氣海管/陸管故障,以及至發電廠鍋爐等燃燒系統前的斷氣等。
上述風險皆係源自於N-O設計所致,亦即:關一個閥門竟造成全廠斷氣。除供氣系統的N-O風險以外,大潭發電廠亦存在多處N-O風險,包括:三四五kV開關場、三四五kV電源線的鐵塔移位風險等。欲降低上述風險,應補強成為N-1運轉。亦即:雙氣源、雙MOF、兩個徹底分隔的三四五kV開關場、大潭發電廠的二分之一供電直供至桃、竹地區的一六一kV系統等。亦應檢討廠內潤滑油等系統之徹底分隔。綜合而言,大潭應分隔成為兩個完全獨立的發電廠。
⋯⋯更多

815全台大限電引爆民怨,更有不少人把錯歸咎於蔡政府不用核電、導致電力備轉容量過低,才會電廠一停就立刻停電。然而台電高層表示,...
STORM.MG|作者:風傳媒

留言
Vincent Chen 【二○二五年燃氣發電將占總發電量五十%,屆時北部天然氣接受站尚未啟用,僅能仰賴台中港天然氣接收站供應北部的多個燃氣發電廠。目前燃氣發電占總發電量卅%,未來將成長至少兩倍,且大部分集中在北部,供氣風險有氣象惡劣而無法卸氣、儲氣槽容量不足、輸氣海管/陸管故障,以及至發電廠鍋爐等燃燒系統前的斷氣等。

上述風險皆係源自於N-O設計所致,亦即:關一個閥門竟造成全廠斷氣。除供氣系統的N-O風險以外,大潭發電廠亦存在多處N-O風險,包括:三四五kV開關場、三四五kV電源線的鐵塔移位風險等。欲降低上述風險,應補強
成為N-1運轉。亦即:雙氣源、雙MOF、兩個徹底分隔的三四五kV開關場、大潭發電廠的二分之一供電直供至桃、竹地區的一六一kV系統等。亦應檢討廠內潤滑油等系統之徹底分隔。綜合而言,大潭應分隔成為兩個完全獨立的發電廠。

台中火力發電廠更是隱憂,包括:三四五kV開關場未予分隔成為N-1運轉、三四五kV聯外輸電鐵塔的Right of Way(Row)未符合北美電力可靠度公司有關因應氣候變遷之災難性風險的新規畫準則等。

除上述大潭、中火、興達、大林、麥寮等多個發電廠在多個關鍵處缺乏N-1設計或具備N-1運轉條件外,多個超高壓變電所(包括開閉所)亦未徹底分隔,譬如三四五kV中寮開閉所雖號稱分為中寮(北)與中寮(南),但比壓器/比流器的二次線路管溝卻仍屬共用,南、北開閉所的直流系統是否徹底分隔等,應落實檢討、施工改善,這些超高壓變電所由南到北皆有未徹底分隔情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44845

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台灣的電網就是那麼脆弱

台灣四面環海平地面積又小,民眾又長期抗拒設置高壓電塔與變電所/變電箱等輸配電基礎建設,發電廠更不用說了,一向是南電北送,本來台灣的電網就很脆弱。現在長期以來,發電能力=用電需求,一點閃失,就會變成災難。台灣的電網就是那麼的脆弱,你沒看錯。
台灣電網的備載容量(就是備而不用,可以快速啟動的天然氣發電機組或電網儲能設備儲存之電力容量,不是台電發了然後藏起來的電力,OK?)沒有15%,是很難維持其供電品質與穩定的。
我不贊成現有核電廠(核一到核三)的延役,以前我維護過核三的電腦控制系統,是其中最新的,但還是用PDP-11!硬體部分我只能到世界各地找中古廢品來拆可用零件替換,用一個少一個,軟體部分完全沒辦法更新。核電廠若要延役,反應爐廠房等提高耐震係數補強等,倒是比較容易解決,但他的控制系統等一定要全部重寫,更需要重新驗證,才能得到運轉執照的,所以,這個沒有原廠的支持,花上至少十年的工夫,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是不可能做到安全延役的。以現在全世界都在棄核改採天然氣或風能或太陽能或生質能的趨勢來說,原廠是否願意繼續投入人力物力資源,做現有機組的延役工作,也是一個大問號。
我更不贊成核四重啓,以前就說過,核四是個拼裝貨,台電又未經原廠認證,做了千餘個變更設計,當初又趕工,管線根本沒有消除應力就埋進去混凝土堆裡,問題叢生,不啟用就是浪費錢而已,一啟用,就是核災了!
但我是覺得民進黨竟然提前除役核一1號機與核二2號機,在電力最吃緊時,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核三都在發電,核一與核二的另一號機也在發電呀,也不是要延役呀,就是用到設計壽命,然後照表除役呀。這個小英政府就是把兩個備便的核電機組,連燃料也都付錢了,就是擺著不用,要大家用愛發電,最炎熱時候不准開空調,真是十分白癡。
Minson Lee 覺得被逗樂了。
既然連到底是甚麼事都不知道的人跟我說不能不就事論事,那就來就事論事一下好了
昨天深夜到今天早上反核方開始論述大反攻,就跟平常一樣,這些人覺得論述說服自己了,找到人怪了,陰謀論說服自己了就贏了
坦白講,沒救
任何工程系統和工程設計在實務上都需考慮其容錯和保護自己的能力,在碰到危險和出問題的時候才能保障系統和人的安全,比方說汽車的結構,電信系統的迴路等等
電力系統也不例外,除開一些人幻想的像電影裏頭的飛彈發射紐一樣的的安全開關之外,實際上真正的容錯能力在於其備容和備轉
這就相當於一輛車引擎能輸出的扭力上限以及他平常在市區買菜行駛會用到的,以及在輪胎爆胎時的備胎
而汽車相對於電力系統是非常單純的,一輛汽車在出廠完成之後,除非改裝,否則你如果放著,他裡ˋ面的系統和參數以及性能也不會有甚麼改變,正常駕駛也是
電力系統不一樣,在一天24小時無時無刻沒有變動,所有聯在電網裡的小到電燈大道工廠產線都是所謂附載的一部分一直在變化,比方說出了問題在很短的時間電網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導致負載潮流對系統產生很大的衝擊就可能會產生骨牌效應,把沒出問題的地方一個一個搞垮,或是負載持續很高就有可能因為一些問題導致系統超過負荷,也可能造成類似的現象,反正這些細節可以寫幾十篇甚至更多論文和做不完的分析
所以這些設計並不是向一些文青以為的區域網路的觀念那麼簡單,插上去就可以用,斷了了不起不爽,而是你從畫單線圖設計統的基礎開始,怎麼配置,怎麼選擇機組設備,整個網路怎麼建立,從根據不同工業標準計算短路電流,負載潮流的評估,到保護協調的設計評估,還有系統內部的諧波分析,以及像是有特殊設備要考量的時候還要把直流或相位不平衡的單元考慮進來,進一步還要考慮到設備的生命週期,可靠度評估,還有從這裡衍伸出來的經濟效益評估,比方說可能多久會fail,要多久換,怎麼換,這樣成本多少,這全部都是要計算清楚的,而這些必須要能夠應對一天24小時每分每秒不同的變化和各種天災人禍像是颱風車禍甚至戰爭恐攻的衝擊所以必須有相當高的容錯能力
以台灣的系統狀況來看,為什麼說那些文青和現在扯台電陰謀論的人無恥可惡呢?
因為除非你是戰亂或是失敗政府的國家,不然號稱先進科技的台灣卻依靠只有幾個百分的容錯能力的電力系統是匪夷所思的,正常的設計備容能量不可能這麼低,容錯能力薄的像紙一樣的電力系統,誰去管理都會出事,要正面的講你可以說這些人很勇敢,以為有甚麼三頭六臂的人去管就沒事,我姑且不提那個可疑的超級大手指理由好了,一個設計參數正常的電網和電力系統,就算昨天那是大手指或台電還是中油裏頭保守勢力的陰謀惡意破壞好了,以他打掉的供電能力來看,最嚴重不過就是亮紅燈,是不應該變成大跳電分區限電這種已經fail掉的狀況的
所以問題的根源一直都在
"為什麼備容這麼低導致容錯能力這麼低"
而這個現象擺在那裏已經一個多月了
而這些罵台電和主張陰謀論的人完全忽視這個電網設計最基本應該有的計畫和考量,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有甚麼三頭六臂的人在那裏這就沒問題,然後現在忿忿不平聲音還很大
我怎麼看呢?
這叫做無知就是力量
而今天可能導致電網發生更嚴重問題的因素,多的是,我只要有一個疲勞駕駛的大貨車司機出事故破壞到電塔就好啦,典型的夏天氣候給你打個雷也不惶多讓,你找誰有多三頭六臂都管不來,這不是笑話也不是在隨便吐槽,這是對電力系統有基本認知的人都可以直接想到的狀況
這些因素導致的實質結果,跟昨天的大手指陰謀論是一樣的,所以重點還是在,為什麼電網這麼脆弱? 為什麼備容這麼低? 誰讓備容這麼低?
答案立刻呼之欲出,就是在那邊痛罵台電和陰謀論的人
阿你說這樣會出事所以核電廠更不能讓他營運,一來核電廠反而都沒出問題,二來你把一輛車的水箱油箱都破壞掉了,車神舒馬赫還是唐老大去開也沒用啦
我不看事我找人罵來解決問題,政治正確多聰明
電力系統跟區域網路不一樣,斷了是會直接出人命的,像昨天就有人呼吸器斷電或被困在電梯裡,交通尖峰時間號誌出問題等等,而且甚至負載潮流造成的設備損害不見得能在短時間之內修復或甚至不見得能修復
昨天的情造成的連帶損害應該慢慢會浮現,因為實際會出問題的不只有台電自己的設施,像是新聞已經報出來的基地台,不能營業的商家和店家的損失等等,因為我們現代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力,你沒有電就2017回到1817甚至更早,所以這是不能拿一個沒有容錯能力的系統去兒戲的,而且昨天的現象基本上也已經是電網崩潰的前兆了
當然,這些人的憤慨也是可以想像的,因為今天並不是不贊成他們的人去挑戰他們,而是他們政治正確的神主牌被現實重重一擊,然後像我這樣的人出自義憤去罵他們更讓他們不爽
台灣的狀況很有趣,學醫的大談核能核電,大談電力,學文的學商的也大談核能核電大談電力,就是不可以讓學電學機電的去講
然後一場限電下來,這些人的嘴臉馬上就不一樣了
有人的態度是,呸,你的有出息就多賺點錢來用電繳電費費,不要幻想齊頭式的平等
但坦白講我跟"我會寫程式所以我甚麼都懂"先生到底誰會先因為電費不吹冷氣去忍受38.5度也不知道,但我在乎那些被逼得比我先關空調冒險可能中暑的人,因為現在電力是基本生存條件了是人權之一,你工業用電要漲十倍也可以,我就看那個物價你喜不喜歡,還有誰還會留下來付你薪水
這他媽明明就是管理問題,怎麼可能不是台電的錯
當然員工手指太大,恩,要是真的大到那樣公司是不是要考慮派給他比較適合的職務,但你要跟我扯管理問題之前,你要不要先看一下要管理甚麼? 你以為那是手游廠商的伺服器機房啊?
你們沒血沒淚,我告訴你輻射多恐怖
那好啊,你知道輻射哪裡來,你要到電廠哪裡才會被照到嗎? 你有那個能耐爬到反應堆裏頭被照一下,我反而覺得你不用擔心輻射,因為你比賽亞人還強壯,今天講電你跟我講不相干的,你以為電廠跟放射科一樣啊
從彗星撞地球到剛好在電廠下方的9級淺層地震這一類假設性的問題你都大呼要考慮,然後你看不到數字反映出的電網脆弱?
這都是國民黨的餘孽和政府裡保守派的陰謀
那你就把台電的人全部裁掉啊,讓方某去當董事長最可靠了成衣業者去當執行長最可靠了,讓XX監督核電聯盟的人去當人資,顧立雄去當政風,全部換這上面政治立場一致的人去開同一部車,我看會怎麼樣啊,喔,這些人唯一的共同點是非電力專業
一年多了,連最會藏錢的國民黨錢都被你挖出來,怎麼會挖不到被台電埋藏的電呢?
有的能源文青我還認識,我看他們道聽塗說(客氣的講法)十幾年了,也掀起一個社運和政潮,結果就是今天這樣每一個人都受害
在外有中國壓力和國際政經形勢壓力的狀況一堆小丑還在堅持政治正確,除了他們自己難看的嘴臉露出來之外,一票這樣的義和團型態的人喜要挑戰習近平會不會很好笑?
我相信在它們的執著之下,這個跟現實的賭博會持續
也很有可能是最近執照狂發的火力電廠蓋好了以後,他們很高興的說你看不缺電了我多厲害,然後第二天氣流把PM2.5帶到廈門去造成空汙被中國人罵,以目前政府的方案來看,我完全相信會變成這樣
反正終究無知不會是力量,工程是基於數學和物理的科學定律建立的東西,因為無知去挑戰科學結果就是昨天那樣,而且這不會是最後或最糟糕的一次

---

人人都知道要分散發電機組,以降低風險。但是台灣哪裡找得到地方再蓋電廠?台電把發電廠與變電所設到哪裡去,都會被民眾誓死抗爭,當然只好在現有電廠用地上,設更多或換新與換更大的發電機組。
0815全台大停電,肇因於大潭發電廠遭中油「斷氣」,6部機組同步跳機所致。一座發電場當機,影響如此重大?因為大家不知道的是,大潭電廠是被規劃為取代核四廠、2018年將躍升為全台發電量最大的電廠。大潭發電廠位於桃園市觀…
CHINATIMES.COM|作者:中時電子報

---

看來台電要拿回天然氣的控制權才行。台電一向自己來,而中油都是外包給下包商去做。
針對中油天然氣供氣昨天出包導致大潭電廠跳機全台大停電事件,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說,中油在今年4月就曾因海水泵故障無法供氣,台電大潭電廠六…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無人駕駛公車撞死人,誰來負責?


「傳統的汽車其實是有兩個主動的因素和兩個被動的因素在推動它整個往前走。另外一方面來講,他們也受了很多的約束:
成本的約束。開一個模具很多錢,做一個實驗驗證需要花很多的錢,這些錢分攤不了,你老迭代,錢掙不回來,就賠本了。
法規。有時候也是一個限制因素,其實現在法規的規定,有時候規定得非常細。前兩天我們想做一個比較創新一點的燈的設計,第N 輛車燈上要做一些比較特殊的設計,最主要的限制就是法規,法規規定燈在某一個維度上只能有一次變化,那好的造型就做不了。
機械實驗週期。它不像我們現在做電子測試、軟件測試,機械實驗考慮各種各樣的環境,極寒、高溫、濕度等等各種各樣的機械實驗,因為機械實驗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研發和供應鏈整個管理。迭代了一個東西,別的東西沒跟上,這個也很麻煩,供應鍊或者是供應商不能給你量產,也無法迭代。」
我们需要知道的汽车行业的「迭代」新思维。
GEEKPARK.NET

留言
Minson Lee 我的看法是這樣啦,很多寫這些文章的人腦筋想的是為什麼F1車做得到的,VIOS做不到
每一次我看這些人拿不計成本做的高性能指標原型車在談汽車產業是覺得很奇怪的,其實不計成本的丟錢,車都馬會超好超安全,至少理論上會是,但如果一輛車的BOM cost你要控制在六千到一萬美金,那麼那些測試就是必須的,法規也是必須的,因為汽車是一個系統,不像PC你隨便插拔最多影響性能
一堆人在抱怨法規,和所謂"傳統"的測試方式妨礙進步,那他很潮的把沒測試完的beta版丟去用就是出事死人啊,TESLA的自駕軟體出事害死車主就是好例子,你怎麼可以把BETA版的東西拿去讓用戶自己下載來玩? 然後同一時間這些很愛寫科技文章的人我沒看到有一個人敢質疑的,因為特斯拉是"潮"的指標,瑪斯克做甚麼都是對的,但對HIL有接觸的人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裡

管理
Vincent Chen 所見略同!
Vincent Chen 很不幸,我們是少數派。

管理
Vincent Chen 我看到無人公車在信義路上來回試跑,我就感到一陣毛骨悚然,都沒有人想到發生意外產生傷亡怎麼賠償誰要賠償呢,還有最重要的是人都死了給他家屬賠償是有屁用喔,更重要的的是那個安全設計製造無過失責任與主管機關的監管疏失責任到底是誰要負責呢?率先全世界使用無人公車當然很屌,但是若出了事是誰要負責呢,還有他能負責嗎?

----
有人認真看待與計算馬斯克所提出的銷售數據了。這樣連年虧損的公司,股價能衝新高,馬斯克打嘴砲的能力實在太強大了啦!
To hit its sales targets, Tesla has to sell 430,000 cars by the end of 2018 and 10,000 a week after that—but where are they all going to plug in?
Most owners of electric vehicles charge them overnight at home, but a few companies are looking ahead to an era of rapid adoption—and…
WSJ.COM|作者:CHRISTOPHER M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