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動力鋰電池與動力燃料電池

這是我的偏見啦,台灣做鋰電池的,都是進口原料的組裝廠,很少看到有做真正鋰電池原理研究與擁有材料突破的,更不要說有專利了,技術靠美日,產能拚不過大陸,我不知道台灣政府為什麼要特別花預算去扶植他們?

做燃料電池的,其實也好不了多少,少數有研發能力與專利的勝光,早就謝謝收看了,最重要的質子交換膜,都是進口的,台朔南亞號稱台製,也只是授權生產而已。

搞了半天,都是替人家代工,不知道有啥子搞頭,...

另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通讯录欢迎您的加入,微信扫一下二维码,填入公司、职位、电话、邮箱等信息即可加入
MP.WEIXIN.QQ.COM


留言

陳達 如果僅限於此,的確沒啥搞頭。但何必自限於此呢?



李文傑 BMS有一博的機會。



Shubin Chen 唯一有研發能力與專利的勝光.... ?! 好吧~ 真得是個人偏見...



Vincent Chen 做電動車的Tesla,其所開放的專利,集中在車載電池組的組裝方式,與動力鋰電池的核心技術無關。而Tesla用的是筆電用的標準18650鋰電池模組,而日本車廠,都是用客製化的日系動力鋰電池模組,大陸車廠,則是用美系鋰鐵電池,各有利弊,但沒有人用台廠做的。

而做燃料電池車的,不論德國賓士/BMW,日本豐田/本田等汽車大廠,其投入研發動力燃料電池,都已超過二十年,經過多次實際路測與多年實際試用的體驗,直到最近豐田與本田,才正式宣布量產燃料電池車。上面的儲氫、發電、變電、升降壓、電控、煞車回收、都是技術,也佈滿專利。單單豐田一家,其與燃料電池相關的專利就近6千項,我不知道台廠如何突破他人的專利、技術與市場壁壘?

要做電動車產業,需要有夠大的市場,以及試驗(試車道),與驗證(賽車場)的設施與機會。這些,台灣都沒有,所以各位的眼光可不能只放在台灣市場,為其量身訂做,而跟台灣其他的產業一樣,都是做外銷,都要跟隨國際標準。

更要看看自己的實力,到底哪一個部分,是可以打敗外國廠商的?人家已經佈滿重兵的地方,自己研發能力又不在那裡,就不要投入,跟別人湊什麼熱鬧?動力鋰電池與動力燃料電池,我認為台廠都沒有什麼機會,不必跟人喊燒。

各位應該找自己可以做,又能做得好的地方,努力去做,然後把研發的技術用專利保護起來,才是正解。

Vincent Chen


硬踩特斯拉!豐田捧燃料電池車、免費開放5千專利
豐田汽車(Toyota)和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 Motors)由朋友變成敵人!豐田偷學特斯拉招數,宣布將免費開放5,000多項燃料電池車專利,打算藉此加速燃料電池車發展、打垮電動車。
⋯⋯
繼續閱讀

謝慶儀 長園的鋰鐵正極就是本土的 氧化鐵材料是台灣本土
Super P 是米國滴 沒辦法 因為人家優 台灣沒鋰 磷酸就多了
設備也多台灣製造......

Steven Chen 我認為台灣在電動車產業的機會,主要是在零組件的開發和製造,只要專注在某些關鍵的零組件並提升產品的品質,這是過去很成功的發展方向,如今因為大陸內需市場培養出一批競爭對手,相對以前比較辛苦而已。 至於整車部份,最有機會的是兩輪電動車,過去有雄厚的自行車和機車產業實力,本來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只因為傳統業者抵制造成台灣錯失成功的機會。 還有電動巴士產業,受政府補助和政策影響很大,又是以內需為主,反而有機會藉此扶植國內的零組件業者。 至於鋰電池廠,台塑長園在鋰鐵電池有競爭力,包括不同於A123的專利和集團本身的應用。 其他方面應該問問工研院,畢竟拿國家的資源,總該幫我們提出解決的方案。不是嗎?

Vincent Chen 工研院對於鋰電池電解質的改良,也得到專利,雖然提升了鋰電池的安全性,但降低其效能,其實沒有什麼用。這個鋰電池上面的研發與突破,還是以日韓美為主。

Vincent Chen 建議大家不要一窩蜂,要走國外大廠不走的路,電動二輪車,電動三輪車,電動通勤車等。零附件也是找輔助裝置,例如啟動電池,充電頭/座,雷射車燈,抬頭顯示,車內通訊整合等來切入。

謝慶儀 鋰鐵正極材料是第一次台灣在 '原材料端' 做到性價比全球第一 上游的部分

中游的鋰鐵電蕊 姚博的電池設計發明工研院是受益人 A123電池設計緣於此
姚博設立的 昇陽半導體 與 長利 產品還不錯 需要定單

重點還是定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