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I配備的燃料電池組體積小、性能高,最高輸出功率為114kW(155PS),體積輸出密度為3.1kW/L。升壓轉換器和高壓氫燃料罐等也成功實現了小型化和輕量化。包括可靠性、環境特性和碰撞安全性等在內,4、5年前FCV存在的技術課題基本都得到了解決。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豐田想要把FCV作為繼混合動力車(HEV)之後的重點技術培養的打算。不過,關於FCV的中長期普及預測,取決於氫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但並不樂觀。加藤表示,“連普銳斯(實現全面普及)都用了10年時間。而FCV還存在加氫站的建設問題,因此應該不能同日而語”。」
其實,燃料電池所能提供的是穩定的電力供應,所以即使是燃料電池車,它仍然要裝備鋰電池或超級電容,來擔任啟動與爬坡,甚至回收煞車動能的用途。
因此,我們可以把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汽油發電機等,都當作車載的自我充電裝置(增程裝置,Range Extender),而讓其每次加添燃料後的行駛里程,達到或超過汽油車的300英里(約500公里),解除使用者的里程焦慮,不用一出門就開始找充電站,所以豐田/賓士等大車廠,押的寶是燃料電池車。但是看他使用的是什麼燃料,使用氫的燃料電池,它的基礎建設,需要的是天文數字的經費,純氫的儲運是個大問題,我並不看好。使用液態燃料的燃料電池,例如甲醇、丙烷或水聯胺,可以快速且低廉的由現有加油與油料輸運設備改裝而成,我認為商用化成功的機會比較大。或者,在加氫站用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能源,現場製氫,也能解決氫的儲運問題。
而本田與Tesla所押的寶,是純充電電池車。但其實它們也一樣面臨基礎建設未成熟的問題,因為充電站不足也不普遍,路邊、停車塔與地下室停車場都沒有充電座,這麼大的電力輸出,現有的配電系統絕對不堪負荷,...
舉例來說,一台Tesla Roadster,要充滿85度電,如果用快充,需要給他三相220AC配電,四小時充滿。而一般台灣的家庭配電線,同排房屋都配一條單相220AC的輸電線,所以配電線路要重拉,不然就要花上12小時慢充才能充滿。而且,台灣一個家庭,一個月平均也不過用上200-300度電。等於一台Tesla電動跑車,要在半天(或四小時)內,就要充上一個家庭十天的用電量!如果這個社區有兩台Tesla電動跑車在充電,我看這個社區電線桿上的變壓器就會全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