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的父母,控制欲太強。

Vincent Chen 台灣的父母都喜歡小孩進大公司,或就任公教職,領穩定薪水過日。結果呢,越聰明的學生,讀越好的學校,就越沒出息。你看那大部份台清交的工科畢業生都在台灣各種代工業,以工程師名義去做作業員的事,哪有做研發創新的事,都是靠加班趕工賺爆肝錢,很少人會放棄優渥的薪水與分紅去創業。等到想創業時,包袱太大,技術不行,人脈不足,或年齡太大,所以一事無成,而且長期加班過勞弄成一身病,只得花錢治身體,庸庸碌碌過一生。
----------
每到暑期,總有一波一波談「大學畢業生的能力」的報導或文章。有學生來問我的話,我總是提醒他們要注意到,這些報導或文章往往都是片面的,大多是基於個人經驗,讀的時候要小心,包括讀我的東西在內。

例如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李家同校長,最近又出來說話了:「談青年就業 李家同:肯學就贏了」(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31523)。

他說大學沒有義務符合企業需求,只要把學生「基本能力」搞好,學生能自我學習成長才不會被淘汰。他以自己為例,說只要具備學問和一技之長,競爭力好就能生存。

你能說他這樣講有錯嗎?(請當做是找碴的練習)

我想,我個人並不反對這個說法,但這個說法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的學生。事實上,有不少的大學生,不見得有辦法自我學習成長,即便願意努力,自我學習成長的速度不見得夠快。

換句話說,像李校長這樣很聰明的人,學東西很快,即便在學校沒學什麼,也能生存得很好;你如果從小學東西的速度就很慢,如果沒辦法「開竅」提高學習能力,又不朝特定方向努力專精學習的話,如何在業界與聰明人競爭?

坦白說,當前的問題是,每年有這麼多大學生,有人不夠聰明、有人不懂自學、有人不夠專業、有人態度不佳。如果四個「不」都齊備的人,雖然拿到學位了,請問業界會要嗎?大概不會,業界又不是慈善機構。如果收集到三個「不」的呢?很危險。我想「兩個不」是及格邊緣,「一個不」是常態分佈,「零個不」是大家都想搶的人才。

所以,如果你在大學只學些基本能力,除非你像李校長那樣特別聰明,否則你即便獲得了工作,大概得加倍努力提昇自己的專業度,才能有競爭力。

每個人的資質高低和學習能力不同,學習的路徑,還是必須考量自己的資質和能力。當年錯誤的政策,貶抑「技職教育」,把好的技職學校改制成大學,結果一大堆不適合念大學的人來念大學,當然成為問題。

我很同情現在大學和研究所畢業生的處境,我長期檢討大學的教學內容、國家的教育政策和產業政策、業界的經營和人才運用的方式,該檢討的的確很多,但如果我是現在的大學生,我應該要知道,想辦法提昇自己的能力,是操之在我的作法,在網路上在怎麼罵呀酸的,大環境不見得會因此而改變,擁有實力,才有與資方討價還價的空間。

因此我個人希望這個社會有多一些很聰明、很努力、很專業的人,去嘗試創業、帶著團隊到國外去競爭,讓資方知道,好的人才是有的,是他們不會用,不懂善待,不會培養,也不是能夠隨便招來的。

這個社會應該要有的「菁英」,是那種真正有能力、有情操、肯為人群做事的人。今天很多的在位者以及所謂的菁英,並不是我心目中所肯定的人,更不是我能尊敬和追隨的,這是傳統教育的失敗之處。而多年鎖國內鬥和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更造成社會大眾對於菁英的失望,以及對於菁英教育的莫衷一是。然而,如果沒有足夠多能幹的菁英,國家對外的競爭力,從何而來?

教育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在國內打敗不如己者,獲得個人的生存繁榮空間,那我會對於這樣的目的感到失望,也不會想為這樣教育環境掏心掏肺。如果一流大學的畢業的學生,多數都向權力中心靠攏,只顧著自己的名利,而不是想著如何幫助和帶領國人到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那台灣會陷入當前的窘境,其實並不意外。這些在各界掌握權力的人士,無論是產、官、學,直接或間接造成這樣結果。

至於說,大學有沒有義務符合企業需求?我想,大學要有前瞻性,當然沒有義務聽那些只看短線的企業說的話。但是沒有義務,不表示不需要、不能夠這樣做。如何讓大學畢業生有足夠、甚至卓越的專業能力在業界擔任要職,是大學各系所應該多想想的問題,而不是撇得一乾二淨,反正我每年都教些基本能力,或是作理論研究就好,業界的需求與我何干?這就是目前大學令人詬病的地方。

有人錯誤地以為,「符合企業需求」和「學術卓越」,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目標。這是因為台灣的業界多數看短線,學界多數偏理論或鑽牛角尖,兩者漸行漸遠的緣故。要魚與熊掌兼得,有其難度,但並非不可能。假使今天業界開始注重研發,學界開始重視實務研究,還必須投入足夠的教學和研發資源,才有辦法支撐起頂尖的教學研究項目。美國著名的大學,往往有許多企業捐款贊助教學和研究,不需靠政府的力量,這是台灣業界可以參考的方向。

說專業課程完全不重要,只要基本能力(國英數+基本理論操作)就行的話,我覺得也過於偏頗。一流的大學需要設法在專業上發揮影響力,而不是在學術的象牙塔裡畫地自限;積極創新的業界也需要有開創性和企圖心的人才,而不是天天招募那些能按表操作、聽話耐操的業務員。

如果想培養專業、提昇核心能力,大學高年級和研究所階段是最好的時候。除非你天縱英明,最好不要認為專業的東西日後再學就行了,也不要認為只要能輕鬆拿個學位,修什麼課、找誰當指導老師都無所謂。我知道不少研究所的學生,成天想混,除了個人因素之外,學校或業界給他的觀感不佳,可能也是一個原因。

曾經有幾位論文是做理論研究的台大碩士,到我們實驗室來擔任研究助理,說是想轉換跑道,來學做與業界關係較高的系統研究。結果抱著原本搞理論研究的心態不放,搞了幾個月,學習狀況還比不上剛進來的碩班學生,最後放棄了,說「隔行如隔山」。今天有些高度發展的領域,不能光靠資質吃飯,需要時間去累積專業的。

以上藉著李校長的話,談到了「基本能力」「專業能力」。有幾位朋友分享了這篇(http://www.wetalk.tw/thread-16159-1-1.html)也是基於李校長的話來談教育的,作者將李校長講的「基本能力」延伸成為「核心能力」,我覺得頗值得思考的。他說大學應該教學生以下的核心能力:
- 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邏輯的能力
- 與人溝通的能力
- 團隊合作的能力
- 追求卓越的能力
- 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大家去查一些大學的課程大綱的話,可以看到幾乎所有課程都在訓練學生這些核心能力。但是大家好像都覺得學校沒有好好教學生這些核心能力,落差為何如此之大?

首先,教學這件事要成功,必須老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才行。我在台大快教滿十年了,我發現願意主動學習上述核心能力的學生並不多。很多學生只想直接學解已知題目的方法,而不是學習解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公式套多了,解題不是靠推理,實驗數據不會驗證。看著一堆學長「成功地」進到大公司賣肝賺大錢,是否覺得追求卓越也不過如此?比較多人會嫌教授教得沒有補習班老師清楚,比較少人會主動找課外參考資料來課堂上討論。從小沒需要團隊合作和與人溝通,到了大學裡面大概也不想開始培養這些能力。

二十九年前,我進台大,沒聽說課程大綱裡面有這些核心能力,也沒有教授特別來教這些,但是我在大學四年,做六學期專題、參加專題競賽、跑光華商場、每天打排球、在圖書館找論文,不知不覺地把每一個核心能力都訓練到了。

你說我特別聰明?不會。我們班上聰明的同學很多,我絕對不敢跟他們比國文、英文、數學等基本能力,所以我到處學各種專業課程。我敢說,就數量而言,我在大學時學到的與專業相關的東西遠比大多數同學多,這也算是我生存和競爭的方式。

當時我做專題的夥伴,來自於輔大物理系,他考運很差,卻是我看過最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人,時常跑到台大,用台大的資源。各位今天喜歡搞「自造者」(maker)做東西的朋友,如果到他家看過,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maker,他到現在還在做東西,樂此不疲,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過有趣的日子。如果他生在矽谷的話,可能是像Steve Wozniak一樣的怪才,早就發了。

很多人透過各種方式獲得「核心能力」。就像玩RPG遊戲一樣,能力應該是自己想辦法賺來的。如果是花用真實世界的錢,去買遊戲世界的寶物,那破關有多大的意義呢?同樣的道理,光是靠父母的財富、人脈,不靠自己的努力,能夠活出什麼樣精采的人生呢?

當然,如果有想學這些核心能力的學生來找我,我很樂意分享我的經驗,我的課程中也盡量提供訓練這些能力的機會,但我必須說,學生的學習意願和習慣,是學習這些核心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這些能力都不是老師能用填鴨式的方法灌入學生的腦袋裡的,學生必須主動才行。

沒錯, 當學生時,就是要主動積極學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者主動問老師,才會學得多、學得好。都進大學了,還不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還等什麼時候呢?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的資質、能力、興趣、方向,趁著還在學校的時候,幫自己補充欠缺的核心能力,學習未來會需要的基本和專業能力。但學習的規劃和執行,大部分是學生個人該主動做的事情,責無旁貸。
  • 網友X: 創業獲得不到支持,一般人沒有毅力撐到最後

  • Vincent Chen 台灣這個社會不鼓勵創業,更鄙視創新,認為所有的事情,古已有之,照做就對了,不必發明,保守冬烘,懼怕改變。還認為利用創意來賺錢,例如取得專利,沒有勞力付出,例如製造代工,是不道德的事。

  • 網友Y: 活化石本就是因為沒有進化,才變成活化石

  • 網友Z: 還有上一輩的控制欲很強,眼中只有公職跟大公司,我光是當個律師都被念一兩年,大多數人想要創業創新得先家庭革命,又是一個阻力

  • Vincent Chen 在大公司待太久的工程師,缺乏實作能力,只剩叫修能力,就是叫廠商來修理,或直接修理廠商。只會修理人,不會修理機器,技術能力是完全不行的,更不敢創業!

  • 網友Y: 在大公司呆久了,基本上都變成公務員,除了擁有公司的LOGO之外,這個人會的大多就是辦公室政治那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