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美國本來就有保護台灣的能力與法源,只是過去不跟你說清楚而已。

越來越多人看出來這個絕非失言。布林肯國務卿的中國政策演說中也強調說拜登總統並非失言,其言符合美國一貫的一中政策(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而且「美國本來就有保護台灣的能力與法源,只是過去不跟你說清楚而已。」。
另外,兩岸衝突危險性會因為美國現在所採取的戰略清晰(是的,中國侵台時美軍會介入)而增加的想法似是而非,我覺得有必要澄清:
1. 中國喊著要武力侵台(統一)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自從習近平上台後,共軍機艦繞台與擾台進行渡海攻擊訓練與演練不但頻繁甚至都已經常態化了,共軍渡海攻擊的危險急遽昇高,這也是為什麼美軍的機艦也是定期而且更頻繁的穿越台灣海峽與巡弋台灣周遭水域的原因。因此,美國藉此發言,應該是想降低台海發生戰爭的風險。
2. 而且,本來台灣不管美軍來不來救,自己就應該做好隨時對戰與最後取勝的準備,採購軍備與練兵備戰,本來就是台灣自己的責任,美軍只是協助與指導而已。台灣最應該提升的是自我防衛的意識,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啦,而不是投降或逃跑,更不是坐在那裡等別人來救。所以,當初廢除義務役改為4個月的國民兵役,真的欠缺思考(*)。而不分男女以自願保衛家園者為成員的國民防衛軍也應該好好規劃與組建及訓練,讓它能在戰時發揮類似烏克蘭的國民自衛隊與邊境防衛軍等支援甚至固守(例如著名的亞述營)的效用。
3. 台軍與美軍的聯合演訓,不是我們不做,而是美國以前添加了許多限制,近期增加了各軍種派遣小單位部隊赴美受訓與參訓的選項,期望以後能進行與美軍的聯合演習,從各軍種的聯合演習開始做,再來做三軍的,然後再邀請日本自衛隊進來做三邊,然後加入澳軍,...。
4. 拜登總統現在把話挑明了,再三強調說中國侵台時美軍一定會介入,是一種先制(preemptive)的舉動,具有避免敵手(中國)誤判的效果,如果中國領導是理性思考,應該會降低中國侵台的風險,所以兩岸衝突的危險性應該是降低的。
5. 拜登總統這樣說,除內文所述的原因,應該是還有糾正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就說美國不會派出美軍介入戰事,甚至召回在烏克蘭的800名美軍顧問,有放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嫌的遺憾。
6. 而且拜登總統也沒有說明白所謂「軍事介入」,到底是如何做與做什麼的,仍然保持軍事介入手段上的戰略模糊彈性。我認為應該如台灣關係法所明文規定的以協助台灣建軍備戰,確保台灣自己就能夠撐住並打贏中國的渡海攻擊為優先,並以實兵演習來驗證與展示戰力,以先制嚇阻中國的蠢動。所以,美國應該以指導甚至融資台灣來購買美軍認為真正急需的能夠取勝中國渡海攻擊的武器設備,以及派出美軍參與參謀作業,規劃作戰計畫,還有執行所需訓練為最優先。再來就是互通情資與進行聯合演習。
(*) 四個月的國民兵役絕對可以完成單兵作戰訓練與專項武器的操作訓練,但是我們從未這樣做,反而都在玩行進、敬禮、排隊、跑步、整理內務等。重點是這些義務役兵員,我們到底是在訓練他們作戰還是在進行內務與草皮整理呢。我也反對再回頭進行無聊的兩年制義務兵役不斷地打掃衛生、玩刺槍術與文書整理。在國民防衛軍應該做什麼上面,我也覺得我們也搞不太清楚它的定位,老跟後備役的動員召集混在一起,其實它的任務與後備役是不一樣的。
【大西洋月刊:為什麼拜登選擇這個時機澄清對台政策】
NY Post 的標題,挖苦地寫道「針對拜登脫口的台灣防衛說,白宮9個月來第3度澄清」。文中描繪衰老的總統脫稿演出,幕僚急著消毒。
但其實若細讀拜登政府對台灣的評論,你會看見清晰、深思熟慮、一致的軌跡。
在2021年8月,ABC的George Stephanopoulos 針對阿富汗撤軍一事,質問拜登是否會讓中國壯膽、進犯台灣。,拜登回答:
「台灣、南韓、與NATO 是完全另一回事。美國與這些實體,是有盟約的,他們有中心政府,試圖抵禦壞蛋,這不是內戰的狀況。我們做出......信守承諾。就像NATO 的條約5,如果有人侵略NATO 盟友,美國必定做出反應。同理,對日本、南韓、台灣也是一樣的。這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10月,拜登再度加強重申立場,這次是在CNN Anderson Cooper 主持的民意論壇上。一位觀眾問道,「中國試射超音速導彈。你會做什麼來保持與他們的軍事競爭?你是否會誓言保衛台灣?」
拜登答道:「兩個,會。中國與俄羅斯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是有史以來世界最強的軍事力量。不用擔心他們會超越我們。你需要擔心的是,他們是否會做出讓他們自己處在...... 犯了錯誤的處境。此外,比起世界上任何領導人,我與習近平相處最久。你可能會聽過有些人說拜登想要挑起新的美中冷戰。我不想要造成美中冷戰。我只想讓中國明白,我們不會讓步。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觀點。」
Anderson Cooper 打斷以澄清:「你是說美國會願意承諾保衛台灣,如果......」
拜登:「會。」
Anderson Cooper :「......中國進犯?」
拜登:「會。我們信守承諾。」
時間來到2022年5月,拜登重複這個誓約。週一在日本的記者會上,CBS 記者Nancy Cordes問道:「你不想介入烏克蘭衝突,原因眾人皆知。但是你是否會為了台灣而戰,如果局勢演變至此?」拜登答:「會。」
「你會?」Cordes再度確認。
「這是我們的承諾。」拜登答。
不只是質疑拜登政權的NY Post,甚至其他媒體也認為這是不經意的言論造成的混亂。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混亂,原因並非是拜登的錯。
美國對台政策常被稱為是「策略性的模稜兩可」,一般理解為「美國會防衛台灣,但是不能明說」。但是美國這樣的模稜兩可的對面是,中國也維持模糊立場。中國的策略性模糊是,同時1. 宣稱北京具有對台的主權,但是2. 不會採取具體作為宣示主權。
回應這樣的模糊性,台灣不會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說、美國也不會針對台灣安全作出正式承諾。
然而習近平政權下的中國,漸進式地違逆了第二部分的模糊性。中國不斷地侵擾台灣的國防領空。中國做出了海上圍堵台灣的準備。它不斷地對台灣進行網路攻擊。多次中國領導人咆嘯著武力侵台。台灣官員指出,這是40年來最危險的時刻。
所以並非拜登在主導這波外交進退。拜登並未採取主動。在中國拋棄了先前的策略性模糊之下,拜登必須揚棄美國的策略性的模稜兩可。當中國進犯威脅變得明目張膽,美國的防衛承諾也隨之變得清晰。
此外,拜登還被兩種力量拉扯。川普任內其實也遠離了策略性的模稜兩可。他曾經打算放棄台灣。Washington Post 記者Josh Rogin 曾在書中寫道,川普曾私下談論到:「台灣距離中國不到2呎。我們在8千哩外。如果他們進犯,我們根本沒什麼能做的。」拜登必須擔心川普曾經在與習近平的私下對談中,談到這樣的看法。真若如此,美國的承諾必須由川普的繼任者清楚傳達。
在另一方面,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也再度引起對美國意向的討論。在俄羅斯侵略前,烏克蘭並非美國的正式盟友。因此,美國僅提供武器與物資,供烏克蘭自我防衛,而未直接介入。這個對非盟友的烏克蘭的刻意的舉措,必然引起中國領導當局的質疑,因為台灣也並非美國的正式盟友,是否也將有類似的策略。拜登可能對此感到,必須消除任何疑慮。
「策略性的模稜兩可」是卡特總統任內開始的,當時是為了保護台灣卻也尊重中國。長久以來,一切行得通。但是不代表永遠可行。拜登總統有理由相信,這個40年的老策略,面對越來越堅決主張的中國,已經失效。新時代需要新手段來維持舊有的和平。
諸多對拜登又老又不果斷的形象描繪,仍需看見這是提出新手段的最好時機。對中國而言,COVID引起的封城造成民心不安,經濟成長趨近零點甚至可能衰退,莫斯科的極權好夥伴快要輸掉戰爭,這可能是習掌權近十年以來中國最弱的時刻。拜登在中國格外脆弱的此時,設下新的規則。當之後中國站穩腳步時,美國更明確的策略將既成定局。
拜登的幕僚所說的,某個層面上也沒錯,他的確沒有改變什麼。如拜登所說,承諾是在他之前既有的。只是現在更清晰可見。他在東京的發言並非失言。這是在適當時機,必須明確重申、被清楚聽見的訊息。
  • 附註:作者David Frum 為是加裔美國政治評論家,曾擔任小布希總統的演講撰稿人。
It was no gaffe when the president said the U.S. would defend the island against China, but good policy.
 

---

事實就是如此!中國跳腳也沒用。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SECRET THE WHITE HOUSE WASHINGTON SECRE 3 August 17, 1982 MEMORANDUM FOR THE HONORABLE GEORGE SHULTZ State SUBJECT: CASPAR WEINBERGER Defense Arms Sales Taiwan you' have communique with People' United taes joint issuance Republic China toward the atter talks leading premised arms ales ontinuity seeking peaceful resolution signing communique were of Straits reduce between foreign two commit In addition, threat posed permanent imperative that that the quantit and quality the Taiwan defense capability relative the PRC will maintained. NSC Declassification Review [EO 13526] DECLASSIFY| FULL John Bolton on 8/30/2019 malak Payan Declassify .n: OADR -SECRET 」的圖像
拜登的軍事介入台灣,本來就包含在一中政策裡
美國人說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是講真的。
因為美國講的,從來不是中共版本的「一個中國原則」,而是美國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在這個一中政策裡,美國列出了三項東西,就是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
就在這三個聯合公報裡,美國要求,中共也接受,等同於對美國是做出了承諾,就是中共將以和平手段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之間的政治分歧。
中共承諾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是美國與中共發展外交關係的一個前提,也是整個美中關係的基礎。這正是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內容。
如果中共違背這個承諾,對台灣使用武力,那麼美國當然會有強烈反應。這不但表現在台灣關係法當中,更直接表現在第三個公報。
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第三個公報,八一七公報,處理的,是美國對台軍售的敏感問題。當時,表面上看起來的內容是,美國對台軍售的品質與數量會逐年降低。這是一個對台灣不友善的公報,而當時的雷根總統卻是強烈反共,支持中華民國的美國總統。
這個謎團終於在2019年的8月30日解密:雷根在1982年8月17日當天還簽署了一個備忘錄,見附圖。
原來,雷根明白表示,美國外交政策的永遠的重要議題(permanent imperative),是把對台軍售與中共對台灣的威脅直接掛鉤。
美國的政策其實一直是維持台灣足夠的防衛能力,所以,如果中共對台灣越來越和平,那麼美國就不需要賣那麼多軍火給台灣;反之,如果中共越來越威脅台灣,那麼美國就強化對台軍售的品質與數量,而不是降低。這,才是八一七公報的真正內容!
所以,美國一貫的政策,就是在給中共外交承認的同時,不准中共以武力來統一台灣。這,才是也正是一個中國政策。
所以,拜登被問到,如果中共入侵台灣,美國會軍事介入嗎?拜登回答Yes,然後,白宮幕僚補充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兩者並沒有矛盾!
因為,在三個公報當中,中共都對美國有承諾,不對台灣使用武力。這個承諾,列入美國的一中政策,所以,美國的軍事介入台灣,是本來就有的立場,根本沒有改變過。

---

葉教授對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演說,做了一個很好的摘要與評析。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站著和顯示的文字是「 U.S. Aims to Constrain China by Shaping Environment Around It, Blinken Says The U.S. secretary of state gave a glimpse of President Biden's classified strategy on China, in which officials have concluded they cannot change Beijing's aggressive behavior. Give this article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 said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not try to isolate China. Michael A. McCoy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的圖像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美國東岸時間上午十點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說,內容主要談論美國最新對中政策。我今天早上跟美國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教授一起在美國之音VOA直播觀看並評論布林肯的演說。我把美國最新的對中政策整理出下列幾個要點,並在最後加上我的看法闡述給各位。
一、雖然布林肯在一開始的演說主軸都是在稱讚中國的進步以及中國人民共同的努力所創造出的繁榮,但他在中間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指責中國,尤其是指責習近平做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布林肯特別提到中國透過保護主義來單邊獲得全球化市場所給予的優勢,但卻沒有付出相對的互惠。他也提到中國對於人權與和平這些聯合國所建制的基本價值,不予以尊重;不僅僅在國內壓迫新疆、西藏、以及香港的人權與自由,也在南海擴張自己的軍事影響力,影響其他國家的自由航行權。就算中國每次都說,這些是中國內政的事情,他國無權質疑。但布林肯明確表示,這些都是聯合國所規範的國際準則與價值,作為聯合國一員的中國,應該要遵守。最後他強調,中國否定民主政治價值,堅信一黨專政的未來,與美國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
二、雖然烏俄戰爭讓今年上半年美國的外交政策有轉向歐洲的趨勢,但布林肯的演說再次確認,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競爭者。這表示,拜登政府確立了「多邊抗中」是美國將推動最核心的戰略布局。
三、而這個戰略布局,將透過三個核心的概念來執行:投資(Invest)、結盟(Align)、與競爭(Compete)。就「投資」的部分,美國要加強自身的科技與產業創新的能力,嚴格的排除中國在技術上的盜取,並強化跟其他具有共同價值的民主國家之間的供應鏈結合。在「結盟」的部分,美國會透過現在創制的機制,如四方會談(QUAD)、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以及跟東協(ASEAN)國家之間的合作,來重新整合鞏固美國在印太戰略區的盟友。與此同時,布林肯也提到美國跟歐盟國家之間在供應鏈上的合作,用這樣的方式來與故有的盟友建立起以美國為首的多邊主義抗中態勢。至於「競爭」,則是強效執行由前面兩個概念所引領出的政策,與中國進行更為高強度的競爭。
四、布林肯在結尾的部分,再次強調跟中國之間的競爭,並沒有扼殺兩大強權合作的機會。在對抗全球暖化、COVID-19疫情與全球防疫、核武不擴散條約與軍備控制、北韓問題、非法毒品貿易、以及糧食危機這些項目上,中國都可以跟美國一起合作共同努力。
五、布林肯雖然以「競爭」作為這次對中政策的主軸,但他也再次強調,美國沒有要單方面跟中國進行這場可能到來的新冷戰,也沒有要讓美中關係從「競爭」升級到「衝突」。兩國之間應該要有建設性的建立起外交與溝通的機制,以提升全人類的進步。但他也提到,目前看起來,中國正在有計畫性地跟全球經濟體進行單邊脫鉤。美國也將在國務院內部成立「中國房子」(China House)這個團隊來研擬對抗中國在全球戰略佈局上對美國的威脅。
六、布林肯這次也提到了台灣,重申美國對台政策數十年都沒有改變。美國將繼續遵行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以及一中政策這些基本原則來對應美台關係。這次他也再次提到,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件事。除此之外,在針對台灣關係法的討論,布林肯重申美國可以在台灣的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受到武力或外在壓力的迫害時,提供保護的能力。至於美國會怎麼保護台灣,是單純的對台軍售,還是會介入台海戰爭,他就不講清楚說明白了。針對這一部份,他提到北京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並且在國際社會上對台灣進行封鎖,以及持續派軍機擾台這些惡行。
以上就是這次布林肯發言的重點摘要。至於這些高來高去的外交用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就讓我來跟各位簡單討論一下。
首先,美國放棄了用「競爭」與「合作」這樣空洞的原則來討論美國對中政策,而直接在本質上把中國當作美國霸權的挑戰者,用更為細部且全面的方式來闡述美國會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因為中國在全球布局的野心以及中國並非是一個規則的遵守者(rule follower),而是一個規則的破壞者(rule breaker)這件事,美國必須要跟價值相近的盟友建構起一系列的「抗中防衛網」。這個防衛網將會是建構在安全與經濟兩個大方向之上。可想而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應該很快就會氣噗噗的跑出來罵美國用帝國主義的姿態來欺壓中國。所以就算布林肯口口聲聲都說這不是新冷戰,但這基本上就是朝向新冷戰開展的一個趨勢。
再者,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已經成形。從川普時代就開展的印太戰略區,在川普的單邊主義之下,並沒有看到太多的實質展望。但在拜登上台之後,以多邊主義的形式去拉攏共同價值的盟友就是美國抗中戰略的核心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繼續整天搞戰狼外交以及支持俄羅斯惹得眾多國家不開心,加上烏俄戰爭加速歐洲與美國在安全與經濟上的互賴性,讓美國推動這樣的多邊戰略布局得以迅速開展。所以這次拜登亞洲行之後,布林肯就可以把這些具有政策內容的戰略布局說清楚講明白。
最後,針對台灣的部分。雖然布林肯這次仍然是老調重彈,也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但針對拜登數次「脫稿演出」,把對台戰略模糊搞得更為「模糊」(也就是往戰略清晰的方向走),布林肯這次似乎給了一個很奇妙的詮釋。換言之,他這次特地提出,如果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是具備有法源可以「保護」台灣的。事實上不管是從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或是一中政策的法源去討論,這裡面都沒有「阻止」美國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基礎。換言之,美國其實是用行動(說錯話)的方式去讓中國知道,美國本來就有保護台灣的能力與法源,只是過去不跟你說清楚而已。與此同時,這也是讓台灣人民了解美國護台的決心(但美國當然不會用什麼「白紙黑字」寫下來,因為這樣會過度刺激中國)。
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美台關係繼續升溫,這兩件事應該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改變。

分享對象:所
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