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看出來這個絕非失言。布林肯國務卿的中國政策演說中也強調說拜登總統並非失言,其言符合美國一貫的一中政策(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而且「美國本來就有保護台灣的能力與法源,只是過去不跟你說清楚而已。」。
另外,兩岸衝突危險性會因為美國現在所採取的戰略清晰(是的,中國侵台時美軍會介入)而增加的想法似是而非,我覺得有必要澄清:
1. 中國喊著要武力侵台(統一)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自從習近平上台後,共軍機艦繞台與擾台進行渡海攻擊訓練與演練不但頻繁甚至都已經常態化了,共軍渡海攻擊的危險急遽昇高,這也是為什麼美軍的機艦也是定期而且更頻繁的穿越台灣海峽與巡弋台灣周遭水域的原因。因此,美國藉此發言,應該是想降低台海發生戰爭的風險。
2. 而且,本來台灣不管美軍來不來救,自己就應該做好隨時對戰與最後取勝的準備,採購軍備與練兵備戰,本來就是台灣自己的責任,美軍只是協助與指導而已。台灣最應該提升的是自我防衛的意識,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啦,而不是投降或逃跑,更不是坐在那裡等別人來救。所以,當初廢除義務役改為4個月的國民兵役,真的欠缺思考(*)。而不分男女以自願保衛家園者為成員的國民防衛軍也應該好好規劃與組建及訓練,讓它能在戰時發揮類似烏克蘭的國民自衛隊與邊境防衛軍等支援甚至固守(例如著名的亞述營)的效用。
3. 台軍與美軍的聯合演訓,不是我們不做,而是美國以前添加了許多限制,近期增加了各軍種派遣小單位部隊赴美受訓與參訓的選項,期望以後能進行與美軍的聯合演習,從各軍種的聯合演習開始做,再來做三軍的,然後再邀請日本自衛隊進來做三邊,然後加入澳軍,...。
4. 拜登總統現在把話挑明了,再三強調說中國侵台時美軍一定會介入,是一種先制(preemptive)的舉動,具有避免敵手(中國)誤判的效果,如果中國領導是理性思考,應該會降低中國侵台的風險,所以兩岸衝突的危險性應該是降低的。
5. 拜登總統這樣說,除內文所述的原因,應該是還有糾正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就說美國不會派出美軍介入戰事,甚至召回在烏克蘭的800名美軍顧問,有放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嫌的遺憾。
6. 而且拜登總統也沒有說明白所謂「軍事介入」,到底是如何做與做什麼的,仍然保持軍事介入手段上的戰略模糊彈性。我認為應該如台灣關係法所明文規定的以協助台灣建軍備戰,確保台灣自己就能夠撐住並打贏中國的渡海攻擊為優先,並以實兵演習來驗證與展示戰力,以先制嚇阻中國的蠢動。所以,美國應該以指導甚至融資台灣來購買美軍認為真正急需的能夠取勝中國渡海攻擊的武器設備,以及派出美軍參與參謀作業,規劃作戰計畫,還有執行所需訓練為最優先。再來就是互通情資與進行聯合演習。
(*) 四個月的國民兵役絕對可以完成單兵作戰訓練與專項武器的操作訓練,但是我們從未這樣做,反而都在玩行進、敬禮、排隊、跑步、整理內務等。重點是這些義務役兵員,我們到底是在訓練他們作戰還是在進行內務與草皮整理呢。我也反對再回頭進行無聊的兩年制義務兵役不斷地打掃衛生、玩刺槍術與文書整理。在國民防衛軍應該做什麼上面,我也覺得我們也搞不太清楚它的定位,老跟後備役的動員召集混在一起,其實它的任務與後備役是不一樣的。
---
事實就是如此!中國跳腳也沒用。
---
葉教授對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演說,做了一個很好的摘要與評析。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美國東岸時間上午十點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說,內容主要談論美國最新對中政策。我今天早上跟美國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教授一起在美國之音VOA直播觀看並評論布林肯的演說。我把美國最新的對中政策整理出下列幾個要點,並在最後加上我的看法闡述給各位。
一、雖然布林肯在一開始的演說主軸都是在稱讚中國的進步以及中國人民共同的努力所創造出的繁榮,但他在中間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指責中國,尤其是指責習近平做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布林肯特別提到中國透過保護主義來單邊獲得全球化市場所給予的優勢,但卻沒有付出相對的互惠。他也提到中國對於人權與和平這些聯合國所建制的基本價值,不予以尊重;不僅僅在國內壓迫新疆、西藏、以及香港的人權與自由,也在南海擴張自己的軍事影響力,影響其他國家的自由航行權。就算中國每次都說,這些是中國內政的事情,他國無權質疑。但布林肯明確表示,這些都是聯合國所規範的國際準則與價值,作為聯合國一員的中國,應該要遵守。最後他強調,中國否定民主政治價值,堅信一黨專政的未來,與美國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
二、雖然烏俄戰爭讓今年上半年美國的外交政策有轉向歐洲的趨勢,但布林肯的演說再次確認,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競爭者。這表示,拜登政府確立了「多邊抗中」是美國將推動最核心的戰略布局。
三、而這個戰略布局,將透過三個核心的概念來執行:投資(Invest)、結盟(Align)、與競爭(Compete)。就「投資」的部分,美國要加強自身的科技與產業創新的能力,嚴格的排除中國在技術上的盜取,並強化跟其他具有共同價值的民主國家之間的供應鏈結合。在「結盟」的部分,美國會透過現在創制的機制,如四方會談(QUAD)、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以及跟東協(ASEAN)國家之間的合作,來重新整合鞏固美國在印太戰略區的盟友。與此同時,布林肯也提到美國跟歐盟國家之間在供應鏈上的合作,用這樣的方式來與故有的盟友建立起以美國為首的多邊主義抗中態勢。至於「競爭」,則是強效執行由前面兩個概念所引領出的政策,與中國進行更為高強度的競爭。
四、布林肯在結尾的部分,再次強調跟中國之間的競爭,並沒有扼殺兩大強權合作的機會。在對抗全球暖化、COVID-19疫情與全球防疫、核武不擴散條約與軍備控制、北韓問題、非法毒品貿易、以及糧食危機這些項目上,中國都可以跟美國一起合作共同努力。
五、布林肯雖然以「競爭」作為這次對中政策的主軸,但他也再次強調,美國沒有要單方面跟中國進行這場可能到來的新冷戰,也沒有要讓美中關係從「競爭」升級到「衝突」。兩國之間應該要有建設性的建立起外交與溝通的機制,以提升全人類的進步。但他也提到,目前看起來,中國正在有計畫性地跟全球經濟體進行單邊脫鉤。美國也將在國務院內部成立「中國房子」(China House)這個團隊來研擬對抗中國在全球戰略佈局上對美國的威脅。
六、布林肯這次也提到了台灣,重申美國對台政策數十年都沒有改變。美國將繼續遵行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以及一中政策這些基本原則來對應美台關係。這次他也再次提到,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件事。除此之外,在針對台灣關係法的討論,布林肯重申美國可以在台灣的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受到武力或外在壓力的迫害時,提供保護的能力。至於美國會怎麼保護台灣,是單純的對台軍售,還是會介入台海戰爭,他就不講清楚說明白了。針對這一部份,他提到北京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並且在國際社會上對台灣進行封鎖,以及持續派軍機擾台這些惡行。
以上就是這次布林肯發言的重點摘要。至於這些高來高去的外交用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就讓我來跟各位簡單討論一下。
首先,美國放棄了用「競爭」與「合作」這樣空洞的原則來討論美國對中政策,而直接在本質上把中國當作美國霸權的挑戰者,用更為細部且全面的方式來闡述美國會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因為中國在全球布局的野心以及中國並非是一個規則的遵守者(rule follower),而是一個規則的破壞者(rule breaker)這件事,美國必須要跟價值相近的盟友建構起一系列的「抗中防衛網」。這個防衛網將會是建構在安全與經濟兩個大方向之上。可想而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應該很快就會氣噗噗的跑出來罵美國用帝國主義的姿態來欺壓中國。所以就算布林肯口口聲聲都說這不是新冷戰,但這基本上就是朝向新冷戰開展的一個趨勢。
再者,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已經成形。從川普時代就開展的印太戰略區,在川普的單邊主義之下,並沒有看到太多的實質展望。但在拜登上台之後,以多邊主義的形式去拉攏共同價值的盟友就是美國抗中戰略的核心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繼續整天搞戰狼外交以及支持俄羅斯惹得眾多國家不開心,加上烏俄戰爭加速歐洲與美國在安全與經濟上的互賴性,讓美國推動這樣的多邊戰略布局得以迅速開展。所以這次拜登亞洲行之後,布林肯就可以把這些具有政策內容的戰略布局說清楚講明白。
最後,針對台灣的部分。雖然布林肯這次仍然是老調重彈,也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但針對拜登數次「脫稿演出」,把對台戰略模糊搞得更為「模糊」(也就是往戰略清晰的方向走),布林肯這次似乎給了一個很奇妙的詮釋。換言之,他這次特地提出,如果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是具備有法源可以「保護」台灣的。事實上不管是從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或是一中政策的法源去討論,這裡面都沒有「阻止」美國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基礎。換言之,美國其實是用行動(說錯話)的方式去讓中國知道,美國本來就有保護台灣的能力與法源,只是過去不跟你說清楚而已。與此同時,這也是讓台灣人民了解美國護台的決心(但美國當然不會用什麼「白紙黑字」寫下來,因為這樣會過度刺激中國)。
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美台關係繼續升溫,這兩件事應該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改變。
分享對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