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關於不在籍投票的意見

 金玉良言呀!矢板明夫先生講得真好,把我想說的話都講完了。

最近關於「#不在籍投票」是否應該推動的討論很熱烈。我也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想談一談我的看法,提供參考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發表想法。
日本多年來一直在推廣提前投票和不在籍投票,像我這樣身在台灣的日本人,也可以去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辦理海外投票手續,參加日本國內的選舉。
日本政府之所以這麼做,一個主要的動機是想提高投票率。因為這些年,日本國內各種選舉的投票率一直在下降,有的地方選舉甚至不到30%,投票率太低,會影響政府和議會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但我覺得,台灣和日本的情況不一樣,台灣民眾對政治的關心度極高,各種選舉的投票率在民主國家中都名列前茅。我就認識有住在南美的台灣僑胞,轉機二十多個小時回台灣,只為了投上一票,這種例子在別的國家很少聽聞。
另外,台灣旁邊有一個龐大的敵人,每天都想用各種辦法介入台灣的選舉,達到其滲透的目的,所以,一旦選舉的投票方式放寬限制,就很可能給對岸造成可乘之機。台灣的對手不是一個想作弊的政治人物,而是一個完全沒有底線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手段防不勝防。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選舉方法一旦放寬之後,日後只會越來越寬,是幾乎不可逆的。舉個例子,多年前日本為了提高投票率,把投票時間延長到了晚上八點。結果,投票率沒怎麼回升,反而造成了選務人員的嚴重負擔,但是因為可能影響到一些上班族的投票方便性,想再改回去就很困難了。
另外,一旦放寬,就一定會有很多人提出新的權利主張,為了公平起見往往不得不一寛再寬。比如,為了照顧北漂的年輕人沒有錢回家,讓他們可以在台北投票參與公投。那麼一定會有人質問,同樣是行使政治權利,為什麼公投可以?地方選舉不可以?
同樣,在台北的年輕人可以不用回南部投票,那麼住在巴西阿根廷的選民為什麼非得要回台灣才能投票呢?要不要在海外設一個投票站?如果設了,那麼,廈門、蘇州、南京是不是也要設一個⋯
2020年美國的總統大選,我們看到郵寄投票帶來的種種混亂。台灣也是一個族群撕裂的社會,藍綠雙方陣營互有強烈的不信任感,選舉投票方法放寬造成的混亂,很可能會比美國嚴重很多。不在籍投票或許是世界的潮流。但是在今天的台灣,在國家安全危機沒有解除之前,可能慎重一些比較穩妥。
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官網

對於開放香港人入籍的看法

我特別贊同作者說的這一段話:「倘若流亡者沒有認真思考入籍一個國家的政治意涵,只是把入籍當成一個掩護,那遲早會引發嚴重問題。入籍而又沒有堅定的政治歸屬,是一種很有問題的狀態。很快的,流亡者將會開始變得跟許多移民海外的某國國民一樣,一邊坐享新國家的社會保障,一邊自居龍的傳人歌唱祖國,可能還會順便抱怨新國家歧視他,諸如此類。 這種狀態久了,不論是對社會秩序、抑或對個人心理,都會產生腐蝕性的影響。這不是偶然,在我們眼前,已經出現太多太多的例子。到時候,勢必會引發臺灣社會(包括其他新移民族群)的強烈反彈,對於在臺港人的處境,反而是不利的。倘若港人真的想在臺灣長久發展,就應該極力避免這種狀況。」
另外,香港人要台灣人無條件替他流血流汗捍衛其權益,就像某些台灣人要美國人無條件替他流血流汗捍衛其權益一樣,令人啞然失笑!
話說清楚,對大家都好
  流亡政治人物在海外為自己的同胞爭取權益,這是可以理解的事,但說實話,對於香港流亡政治人物本週在立法院人權促進會公聽會的發言,我感到疑慮。
  這些發言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問題:呼籲臺灣政府「吸納香港的國際化人才」、「保護香港文化」、「派調或增派政務委員協調港人在臺政策」、「盡快開放入籍的條件」,分述如下:
1. 吸納香港的國際化人才?
  我就挑明了說,臺灣對香港移民的居留申請條件,已經放得相當寬。當然,任何規則在具體執行上都可能會遇到障礙,這可以反映,但若真是「國際化人才」,大部分的人應該本來就有辦法循投資或專業移民等身分通過門檻。
  我想,那些「國際化人才」大概不需要流亡政治人物出來爭取什麼,不用拿公聽會的時間去為他們說話,甚至臺灣也不會是人家的移民首選,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既然流亡政治人物有機會在外國的公聽會表達意見,多為你那些「可能遭受迫害,卻沒辦法走」的同胞發聲,這應該比較重要。他們才是比較需要你們這些政治人物關心的人。至於臺灣要不要基於人道接收這些缺乏資力、不具專技的人(比如年輕學生)?能接收多少?那是臺灣的決定。每個角色有每個角色該做的事,你把你的角色作好,即使別人因為立場不同而拒絕你,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西藏流亡政府可以作為一個對照案例,今年十月西藏司政邊巴次仁(Penpa Tsering)在新德里接受臺灣中央社訪問時,就呼籲臺灣提供獎學金名額,讓更多流亡藏人學生有赴臺留學的機會。
  不錯,這涉及政府資源分配,臺灣不一定能夠答應,但至少,人家作為一個流亡政治領袖,為缺乏資力的本族年輕人爭取機會,這個發言毋寧比較得體。即使臺灣最後拒絕這個請求,我作為臺灣人,也還是會尊重對方的努力。
  至於說,在公聽會上宣稱「吸納香港國際化人才」有助於臺灣實現2030雙語國家政策?我真的建議不要這樣說。姑不論這個因果連結頗嫌薄弱,但發言者似乎並不知道「2030雙語國家」在臺灣是高度爭議性的政策,反對者甚眾,這種遊說方式等於是把香港人扯進臺灣內部的政策爭議。向外國政府提出政策遊說之前,有些功課還是預先準備比較好。
2. 保護香港文化?
  要臺灣政府推出措施保護香港文化,這種要求令人愕然。不是說香港文化不值得保護,但第一,這跟庇護被迫害者沒有關係;第二,文化就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香港文化的維護與發展,應該是由香港人自己來,怎麼會拿這個去要求外國政府?何況臺灣人又怎麼會懂香港文化要怎麼保護?連我們做的叉燒你們都覺得不合口味了。
  還是說,就是看準這件事臺灣人作不來,所以用這個名目來要臺灣撥預算,為香港的「文化人」安排就業工程?這是我的一個假設,我不確定是不是這個意思。
  但若真是如此,這樣好嗎?若非如此,所謂「要臺灣保護香港文化」又是什麼意思呢?
3. 派調或增派政務委員協調港人在臺政策?
  要臺灣「派調或增派政務委員協調在臺港人政策」,這個要求更加怪異。在臺灣的憲制下,政務委員是部長級官員,這個要求似乎意味著,要臺灣用一個專門的部長來承辦在臺港人事務,像是特別為原住民事務設立原委會、為客家事務設立客委會一樣。
  臺灣是多族群國家。假如對於臺灣的憲法問題、以及族群問題稍有敏感度,就應該會知道,這是相當微妙的事。何況臺灣若這樣作,置其他新移民族群於何地?數十萬在臺越人、緬人是否能要求比照辦理?若否,又如何能為港人獨設例外?難道我們能跟人家說「所有的新移民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些移民比其他移民更平等」?可以這樣嗎?
  當然,發言者可能沒想那麼多,或許就只是覺得「請派一個專門的官員來辦我們的事」,甚至不知道政務委員在臺灣憲制中的地位有多高,就只是望文生義想說「是個辦事的委員」。
  縱使如此,這樣的「不知道」本身就是問題。政治人物的公開發言,必須先作好功課,並展現政治敏感度。如果真的不懂,寧可單純表示誠意,說說呼籲人道援助的話就好,至少不扣分。
  假如「知道」還這樣說,那問題就更大了。跑去別人家避難,還要求主人特派一個部長出來接待,真的覺得這種要求正常嗎?
4. 盡快開放入籍的條件?
  話說回來,要求派一個政務委員還不是最缺乏政治敏感度的發言,更嚴重的,是要臺灣在居留權之外,還盡快開放香港人入籍的條件。
  這跟「援助香港」有什麼關係?
  讓流亡者居留,那是去國避難,流亡者的政治歸屬還在本國。至於入籍臺灣,則意味著成為臺灣人,從此效忠臺灣、歸屬臺灣。即使思鄉之情人所難免,那也只是個人情感,不是政治歸屬,甚至有朝一日臺港兩地若有利害衝突,我們會希望,港裔臺灣人堅定站在臺灣這一邊。不要說這不可能,戰時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還要說藉由開放入籍來援助香港嗎?發言者有認真想過,取得一個國家的國籍意味著什麼嗎?
  當然不是說符合資格的香港人不能申請入籍,但這就是改變政治歸屬的個人選擇,跟「援助香港」顯然無關,為什麼要把兩件事扯在一起講?假如有人作了這樣的個人選擇,那跟其他申請者一樣照規定來就好,特別針對香港人再開放條件的理由是什麼?若是因為所謂「大中華一家親」,那待在比臺灣更「華」的地方不就好了,何必去父母之邦?
  倘若流亡者沒有認真思考入籍一個國家的政治意涵,只是把入籍當成一個掩護,那遲早會引發嚴重問題。入籍而又沒有堅定的政治歸屬,是一種很有問題的狀態。很快的,流亡者將會開始變得跟許多移民海外的某國國民一樣,一邊坐享新國家的社會保障,一邊自居龍的傳人歌唱祖國,可能還會順便抱怨新國家歧視他,諸如此類。
  這種狀態久了,不論是對社會秩序、抑或對個人心理,都會產生腐蝕性的影響。這不是偶然,在我們眼前,已經出現太多太多的例子。到時候,勢必會引發臺灣社會(包括其他新移民族群)的強烈反彈,對於在臺港人的處境,反而是不利的。倘若港人真的想在臺灣長久發展,就應該極力避免這種狀況。
  事實上,我從來不認為臺灣對於香港人而言是什麼特別好住的地方,兩地社會秩序的差異其實很大,臺灣的社會問題也不少,這一點毋庸諱言。我也辦過一堆刑事案件,又怎麼會不知道?香港移民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適應障礙,不斷哀嘆諸事不順,抱怨臺灣的滷水、燒味、雲吞麵不好吃(我承認好了,我也覺得香港滷水比較好吃,觀塘有一家真的不錯,但我此生未必有緣再嚐此味)。
  而且,臺灣是危險的前線國家,過來不一定就能安全,即使是我們本地人,也隨時有可能會在變局中失去性命。我們自顧不暇,未必有餘力照顧到新來者;我們為了生存,也可能會作出在你們看來很強硬的事。
  這就是臺灣的狀況。假如真要過來,具有這種覺悟的人才合適。這真的不是一個適合所謂「高質素的文化人」過來「花果飄零、靈根自植」的地方。話說清楚,對大家都好。
5. 結語
  本來沒打算寫這一篇,覺得多言無益,但想想,他們這種說話方式繼續下去,遲早會惹出更大的爭議,害到有心在臺灣認真發展的香港人,所以就還是說幾句。那場公聽會的問題並不只是這一些,但我現在只能說到這裡而已。

每個人都有說錯話的時候,我不會因為一次不恰當的發言就否定整個人,也不想對流亡的年輕人太嚴苛,他們還年輕,可塑性仍然存在,但如果照這個方向繼續下去的話,這種流亡政治運動真的有隱憂。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情緒操控(gaslighting)

本事件的眾多教育意義之一,是大家現在都認識了情緒勒索/情緒操控(gaslighting)這個名詞的中英文及正確應對方法了。 #蕾神好棒
像不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和四大公投時的柯文哲/國民黨之於民進黨?
「試圖以一些不實或誇大/令人誤解的指控,讓被指控的人需要用盡力氣和時間為自己辯解,然後注意力就被轉移⋯⋯。」
一如說蔡英文旁邊的人都貪污、本土疫情時說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6月時預言北市狀況三週後會發生在全台灣、8預言11、12月疫情恐大爆發、能源轉型電費漲三萬、公投結果說選出希特勒到梅克爾需要時間⋯⋯拋出一件誇大不實的指控,再慢慢享受自己的聲量成果和對手陣營的疲於奔命!
還有藍營人士的蔡英文假博士、吃萊豬睪丸會變小、吃萊豬果蠅會有泌尿問題、三接海水升溫變海鮮湯、7600年的藻礁、沒核四會大缺電⋯⋯攸關信用、民生的問題,沒有一件事是真的,謊言卻早已在line群組、臉書內口耳相傳以訛傳訛製造恐慌了,而執政黨卻要筋疲力盡的闢謠。要扭轉一件錯誤訊息,恐怕要花十倍的力量也無法移除已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

裝作一副很清流的樣子以白袍形象出戰政治圈 結果做的事都說是爛透糟透而且從未真心悔改 政治渣男無誤 #對我就是在說柯文哲 我沒買王力宏專輯但是我有台北調CD! #補個幹 

你被「煤氣燈」gaslighter燒過嗎? - BBC News 中文
BBC.COM
你被「煤氣燈」gaslighter燒過嗎? - BBC News 中文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四個不同意救台灣!

#四個不同意救台灣

 再一步割蘿蔔外電譯站 Global News For Taiwan

日經:台灣18日舉行公民投票,與論分裂,必定影響加入CPTPP
蔡英文加入CPTPP的努力也將開倒車
日經記者 中村裕報導
台灣18日舉行睽違三年的全國公民投票。
最大的焦點是重新限制今年一月才剛全面解禁的美國豬肉進口。
視結果而定,勢必打擊美台關係。
也將影響與中國競相加入的CPTPP,對蔡英文政府來說是重大的關鍵一役。
這次在18日當天開票的公投將決定四個表決案。
最大的爭論中心是美國豬肉的進口問題,這對美台來說是超過20多年的課題。
美國一部分的豬肉含有生長促進劑 萊克多巴胺。只要低於國際殘留值,多數國家都不視為問題。但是對食品安全敏感的台灣就不一樣了。
從2002年台灣加入WTO以來,美台就為了這一問題進行多次討論。
然而,每次台灣政黨輪替,同樣的問題都被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美國豬肉的進口未完全解除,談判沒完沒了的持續下去。
但是蔡英文政府在去年終於決定,在今年一月解除進口禁令。
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只無法獲得美國在國際上的協助,也會因此無法取得台灣渴望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門票。
我認為如果和美國的談判取得進展,也會連帶影響其他國家往好的走向,也可以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實際上,台灣這個決定受到美國的好評。
六月時,可以說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的事前準備~台美TIFA對話暌違五年後再次重啟。
但是,如果這次公投決定重新限制美國進口的豬肉,肯定會失去美國的信任。
★台灣九月申請加入CPTPP的事情也必定受到負面影響。★
才剛解除的進口禁令,在短短不到一年內再度推翻政策~
如台灣專家所說「將失去CPTPP成員國的信任,應該也不再被歡迎」。
台灣師範大學范世平教授表示「不只是影響到台美TIFA對話,台灣加入CPTPP的事情也將失去協助。」
先前在2018年的全民公投,曾表決是否繼續禁止東日本大地震後被禁止的福島周邊五縣農產品進口,而取得多數贊成票,現在進口禁令仍持續。
教授表示:「依這次公投結果而定,日本對於台灣加入CPTPP一事,可能將變得更加消極」
台灣公投具有強力的法律約束力,至少兩年內不得改變投票結果的決定。
給執政黨施政帶來很大的影響,瞄準2024年奪回政權的國民黨,每天都在加強攻勢。
12日在台北市的總統府周邊舉行六萬人的大規模集會,批評蔡英文領導的民主進步黨解除的美國豬肉進口禁令。
控訴「民進黨政府重視美國的關係,而不重視台灣人的食品安全。」
★目前為止各家民調均顯示,「禁止進口」佔優勢。★
知名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11月底公布的民調顯示,55.4%的民眾同意禁止進口,遠大於37.9%的不同意。
蔡英文政府的危機感增強。蔡英文12日在台南舉行的集會上表示:★「很多國家都歡迎台灣加入CPTPP。但是世界各國都在關注這次的公投,看台灣是否值得信任。」★
★「如果我們無法克服這個障礙,台灣又會像國民黨時代一樣無法走出去,回到被困在中國的那個過去。」★
台灣的公投為18歲以上有投票權。大約2000萬人,占全人口85%,為數年內再度決定重大議題。
有投票權的人數超過20歲以上才有投票權的總統選舉,是台灣最大的投票行動。
---
在這邊想引述開頭的一句話
【也將影響與中國競相加入的CPTPP,對蔡英文政府來說是重大的關鍵一役。】
恢復台美TIFA、取得台美FTA門票,加入CPTPP。
讓台灣的產業能在更公平的環境中跟別人競爭。
讓台灣經濟強盛,只有蔡英文政府會得利嗎?
為什麼只是蔡英文政府的責任?
為什麼只是少數一直犧牲私人時間,在不管是網路上、還是走到馬路上,不斷倡議對毀台公投案 投下反對票的人的責任?
我看到大多數倡議的人都不是靠政治吃飯的吧?
這不只對蔡英文政府來說是重大、關鍵的一役。
對所有台灣人來說也是關鍵的一役,雖然很多人仍然事不關己。
這個周末,請站出來對毀台公投 投下 不同意票!
也在這邊邀請大家,在這最後兩天,繼續投入戰場。
去影響所有你能影響的人,讓他們了解這次公投的重要性。
讓他們一起投下不同意票。